《三体》改编一波三折,为啥广播剧能获一致好评?


广播剧,原著党的福音

“欢迎进入三体世界,请注册ID。”

一个金属质感的女声像是从空旷的远处传来,跟在一串游戏背景音之后。

紧接着,随着窸窸窣窣的嘈杂声,一面玻璃幕墙被砸碎,也有可能是玻璃窗或其他玻璃制品,声音果断清脆。

“呵,好冷啊,”汪淼自言自语,声音被冻得有些发抖,“接下来该去哪呢?”


《三体》动画宣传视频截图

这是《三体》主人公汪淼进入“三体”电脑游戏时说的第一句话。《三体》小说中原本的的描写是“汪淼感到一股逼人的寒气”,而在广播剧中,这段描写变成了角色的自白,在配音演员的演绎下更加生动立体。

2月19日,《三体》广播剧第二季在喜马拉雅上线。和第一季一样,第二季也保持了每周一集的更新频率。

智旻已经在喜马拉雅追完了《三体》第一季,她对第二季满怀期待,“我已经充好半年会员等着了。”

听众对第一季好评如潮。在第二季上线前,《三体》广播剧在喜马拉雅的播放量突破1000万,订阅量超过40万,创下了广播剧栏目的纪录,到目前为止,始终稳定在热播榜榜首。

《三体》是一部炙手可热的科幻IP。自作品面世以来,改编消息不断,却一波三折。

据公开资料,游族网络为跨界到影视行业成立游族影业,在2014年拿下了《三体》IP的电影改编权。2015年7月底,《三体》电影全部杀青,进入后期制作阶段。但由于种种原因,在电影原定上映时间取消后,到目前还没有上映的消息。

《三体》动画片预计比电影更早与粉丝见面。在2019年的B站十周年发布会上,B站宣布《三体》将动画化,并发布了《三体》动画概念宣传视频。而电视剧改编的最新消息,则来自2019年5月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剧备案公示,“《三体》已通过备案”。


《三体》动画宣传视频截图

周在广是《三体》的原著粉,他很期待《三体》以电影或电视剧的形式,在荧幕上呈现。但同样,他也担心作品的剧本改编不过关,特效制作不能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。

“我觉得改编很难超越吧,最好能保留原著内容。”周在广说。

这是很多《三体》迷共同的心声,而《三体》广播剧做到了。它以“声音大戏”的形式,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改编“试水”。

在IP改编的影视剧中,原著粉会转化为部分观众,改编失误会导致观众的流失和口碑的下跌。广播剧的粉丝或听众以原著粉和声优(配音演员)粉为主,相比影视作品,它的受众更窄,粉丝情绪的影响更强烈。因此,重视原著、合理改编就变得尤为重要。

“书粉不太希望对原著做过多的发散,所以我们在改编时也尽可能地把读者心目中的经典情节保留下来。” 《三体》广播剧的主创之一野兔告诉刺猬公社(ID:ciweigongshe)。

制作团队在改编时十分慎重,创作初期,曾在结构布局上九易其稿;第一季播出期间,团队也不断根据粉丝的留言反馈,对第二季的广播剧在细节上进行优化。



声音叙事如何“声临其境”

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而改编作品是在对哈姆雷特第一层解读的再加工,往往更难做到“情景还原”。

作为一部科幻作品,《三体》中涉及到大量脑洞情节和虚构空间,广播剧最大的好处是给听者很大的想象余地。广播剧的视觉留白,省去了对事物的直观刻画,反而更能满足读者内心对场景的解读。

换句话说,在广播剧中,保留想象力相当于还原场景。因此,相比于影视剧,玄幻、仙侠、悬疑等“脑洞题材”作品,特别适用于广播剧的改编。

但另一方面,广播剧的形式也增加了用一维的声音去表现视觉化空间的难度。

叶文洁是《三体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,在她回忆自己文革时期的遭遇时,有一段她父亲当众被屈打致死的片段。智旻对这段故事印象深刻,“我记得我在看小说的时候,脑海中有想象过那个画面,广播剧里就真的把那种氛围全部还原出来了,当时就觉得特别震撼。”

《三体》能实现“声临其境”的效果,离不开剧本改编和配音后期。

制作人R.Zhao曾在美国好莱坞学习影视剧本创作,《三体》剧本创作就参照了美剧的结构形式。“我会跟编剧老师针对故事整体结构和每一集的内容,进行分割和重组,在最大程度保留原内容的基础上,保证每一集的起承转合,包括铺垫、冲突、高潮、结束的呈现,让听众感受到更好的听觉效果。”

而最能直接影响听觉效果的是“声音”。为了呈现出更好的影视感体验,喜马拉雅与国内顶级配音团队“729声工场”合作完成《三体》的录制。

在配音圈内,“729声工场”就相当于是质量的保障。参与第一季录制的配音演员中共有50多位。其中,主人公汪淼的配音由张杰完成,观众熟知的《甄嬛传》太医温实初、《古剑奇谭》百里屠苏、《 魔道祖师 》魏无羡(动画)都由他来配音。



《三体》官方花絮 张杰配音汪淼

在后期音效和音乐上面,广播剧制作团队在前期剧本创作中,补充了很多原书中没有提到的音效,来丰富广播剧的听觉层次。

第二季出现的“古筝行动”,在原文中是一个宏大的视觉化的场面——船被比头发丝还细100倍的高强度纳米材料割裂,仅通过声音很难呈现。R.Zhao和制作团队讨论后,决定在保留旁白的同时,放大音效辅助叙事。

《三体》广播剧带来的沉浸式体验非常强烈,很多听众都反馈,听《三体》就好像闭着眼睛欣赏电视剧。



广播剧迈进“全民向”

据刺猬公社观察,广播剧题材从最早的家庭伦理、都市情感,到网文时代的仙侠穿越、玄幻悬疑、电竞漫改,受众群体多为女性。

《三体》广播剧则带动了一个小反转。

作为硬核科幻小说的代表,喜欢《三体》男性读者比女性要高。喜马拉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,收听《三体》的男性用户是女性用户的2倍多,占比接近70%,“这个既在意料之中,也在意料之外。”

不仅男性用户比例高,听众的年龄跨度也较大。购买收听《三体》广播剧的用户中,00后人数占比达到了35%,仅次于80后。借助IP,《三体》广播剧打破原有广播剧用户圈层,是小众文化走向大众的一次突破。

《三体》广播剧 第一季第一集评论

“我们希望《三体》广播剧是一个更全民向的作品,改编上也是朝这个方向来走的。”野兔说,团队在剧本的改编上也主动向“全民向”靠近。

比起看《三体》小说的日子,智旻在听广播剧时要更轻松一些。除了能解放双眼,广播剧比书更通俗易懂。

“书里面会有一些风景的描写、复杂的物理学名词,我看着会有点费劲,觉得云里雾里的。但是广播剧听起来,就是一个特别顺畅的故事,加重了人物间的对话,听起来很过瘾。”

这是制作团队有意识降低理解门槛的结果。

剧本改编首先保留了主线人物的剧情,删去大段复杂描述,再通过建立场景、角色对话、角色独白、旁白补充等生动的广播剧样式,营造真切的场景,帮助听众理解原著剧情。

视觉效果要“升维”,理解门槛要“降维”,这些都是为广播剧全民向发展做出的努力。

“我们会选择更多大家耳熟能详,易于理解认知的作品,把内容有声化、故事化。”喜马拉雅在今年还会继续在广播剧“加码”,“全民向”是他们挑选IP和进行制作的重要原则。

有《三体》的先例在前,不仅是喜马拉雅,“全民向”广播剧也是其他音频平台落地项目的参考方向。特别是类似对于喜马拉雅,用户基数大、类型多样的平台来说,“全民向”会更有利于广播剧用户的转化。


广播剧离破圈还有多远?

在整个广播剧市场,既有几百万投入的精品剧,也有为爱发电、无制作费用的大剧。广播剧制作基本形成了标准化流程,但整个行业还没有完全成熟,达到批量化、规模化生产的状态,破圈也随之遇到阻碍。

“我们现在能够达到一周一更,同时每季之间还有一个调整和缓冲的阶段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的制作能力已经是一个饱和的状态了。”面对听众的催更和对饥饿营销的猜测,R.Zhao解释。

广播剧是一个小众的艺术形式,主要依托热门网文IP和在线音频平台,受众范围也相对受限。

猫耳FM是中国声优基地,平台以二次元内容为特点,集中了一部分广播剧爱好者。在喜马拉雅、蜻蜓FM等音频平台,广播剧属于平台内容的一个细分频道。在喜马拉雅有声版块,用户对有声书和有声小说的接受度,要远高于广播剧,而广播剧的制作难度和成本,却要比有声小说大得多。



猫耳FM广播剧页面

喜马拉雅方面还透露,在《三体》上线前,不论是从平台整体用户,还是会员用户计算,用户对广播剧的付费意愿并没有有声书、知识付费等内容高。

前有729声工场、北斗企鹅、知行天地等配音工作室和知名声优开路,让广播剧得到普及。但制作成本高,市场规模小,仍然是目前广播剧发展的难题。对于编剧、后期、制作人等处于各个环节的职业来说,受资本青睐的影视行业显然更有吸引力。

喜马拉雅对《三体》的总投入达千万级别,也希望能通过《三体》广播剧的大胆尝试,打开整个广播剧行业市场。

喜马拉雅副总裁姜峰告诉刺猬公社:“目前付费表现强势的广播剧多改编自悬疑、耽美等垂直IP,《三体》广播剧是第一个最有希望撬动主流市场,让广播剧从圈层爆款升级为大众爆款的知名IP。”智旻之前在猫耳FM收听过广播剧《魔道祖师》《撒野》,《三体》是她听的第一部非耽美广播剧。

无论是原有的群众基础,还是降维改编和精细化制作,都帮助《三体》广播剧迈出了破圈的一大步,让更多人了解广播剧这种艺术形式。

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,在《三体》广播剧之外,R.Zhao还特别策划了“三体宇宙电台”,为《三体》迷在喜马拉雅提供一个交流社区。

电台中包涵主播的剧情解读、官方花絮、“大刘”专访、高晓松聊《三体》等音视频内容。希望掌握科普知识、更好理解剧情的听众,和想要走进配音演员、了解幕后制作的粉丝,都能在这找到归宿。

刘慈欣在三体宇宙电台中说:“最好的科幻,是用最真实的细节,把人类带到想象力的边界。”

广播剧则是用声音的细节,把听众带到想象力的边界。“我们希望慢慢地拓宽大家对广播剧的认识,市场上有更多人为它买单,我们(行业内)也会有更多资源进行创作。”野兔说。

(文中智旻、R.Zhao、野兔均为化名)

推荐阅读